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名譽博士暨兼任教授,也是陽明海運、長榮海運公司前董事長謝志堅,17日在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所舉行「川普2.0美中台產業剖析與2025年航運發展趨勢及展望」研討會中,分析2025年全球貨櫃航運趨勢及前景。 趨勢中國出口歐美貨量將減少,分散到東南亞,目前川普對東南亞還沒確定多少關稅。他談到中小型船會增加,因貨跑到東南亞,適合一萬或八千TEU中小型船,東南亞港口貨量會成長,因此不要大量增加大船,但是可新船取代老船。
謝志堅談到紅海之亂何時結束,關係到運能百分之十回來,一旦紅海之亂結束,推估結束後二到三個月航運市場會大亂, 除非船慢慢開或擱置。因此建議海攬業與航商談判運費,不要一劍定江山,最好聲明未來如紅海之亂結束,可重新坐下來談。他也指出,美國未來關稅政策,及是否取消或降低對價值低於800美元包裹長期實行的關稅豁免,都可望帶來提早出貨潮,如果提高關稅,美國進口商會去找出路,市場會分散,
他也提到運費與經濟無關,在2022年全世界航商賺最多,高達三千億美元, 那時經濟並不好,取決於供需。川普是很厲害政治家,不可預測性,對海攬業者是機會。目前市場已分散,中國製移到非中國,第一受益是越南,其次是印度及印尼。
(中華日報航運版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