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航運消息 > 貨櫃運價連13週下跌 供需失衡壓力持續

貨櫃運價連13週下跌 供需失衡壓力持續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表示,德魯里(Drewry)最新公布「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CI)顯示,近日全球貨櫃運價再度下滑三%,跌至每四十呎貨櫃二千零四十四美元,連續十三週下跌。值得注意,主要航線出現分化走勢:跨太平洋運價小幅上揚,亞洲-歐洲航線則持續承壓下跌。

Drewry分析,市場長期下跌背後,是貨櫃航運市場供過於求與需求不振的矛盾升高。分析師指出,航運運力增速快於貨量成長,是導致運價持續承壓的核心原因。

在跨太平洋航線上,多家船公司宣布實施一般性漲價(GRI)後,運價出現小幅回升。上海-洛杉磯航線上漲六%,至二千六百七十八美元/FEU;上海-紐約則上漲二%,至三千七百四十三美元/FEU。不過,分析師提醒,即使中國黃金週假期將至,若不進一步削減航班,這些漲幅恐難持續。

相較之下,亞洲-歐洲航線跌勢更為明顯。上海-鹿特丹大跌十%,至二千一百四十三美元/FEU;上海-熱那亞更暴跌十二%,至二千三百四十二美元/FEU。德魯里指出,隨著新造船不斷交付,加上需求放緩,船公司難以有效控管運力,導致運價持續探底。

另,美國進口需求前景同樣蒙上陰影。今年夏季接近歷史高點後,美國貨櫃進口量預計在二○二五年剩餘時間內持續下降,關稅不確定性進一步打擊進口動能。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供應鏈與關務政策副總裁Jonathan Gold表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溫,報復性關稅相繼實施,且稅率普遍高於早期的十%,波及範圍愈來愈廣。

近期美國關稅政策也陷入法律爭議。聯邦上訴法院裁定,川普總統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加徵關稅的作法違規,但有關措施仍待最高法院審理前繼續生效。川普已將對中國加徵關稅的時程延後九十天,至十一月十日,以爭取談判空間;另,對印度的加徵關稅則於八月底生效,額外稅率提升至五十%。

哈克特顧問公司創辦人Ben Hackett認為,關稅對貿易的衝擊相當明顯,年內展望並不樂觀。

德魯里《貨櫃市場預測》警告,今年下半年供需失衡恐將持續惡化,運價下跌壓力加劇。報告指出,未來運價波動及變動時間點,將取決於川普關稅政策,及美國十月中旬對中國船舶徵收的新港口費用是否實施。

中國黃金週假期將自十月一日展開,市場預期透過增開「停航」(blank sailing)或能暫時緩解供需壓力,但德魯里仍預估,亞洲-歐洲航線運價在未來幾週將小幅下跌。

分析師表示,自疫情期間及後疫情復甦期歷史高點以後,貨櫃運價已大幅回落,凸顯航運業高度循環性,及對宏觀經濟與地緣政治因素的敏感性。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0915)

You may also like
HD KSOE投資蘇比克造船廠 菲律賓時隔6年再度建造大型船舶
AI崛起 航商投資與新創推動航運產業轉型
川普關稅政策受司法否定 美國談判籌碼與全球供應鏈添變數
印度推動IMS強制化 馬士基公告提醒託運人操作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