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航運消息 > 全球前30大貨櫃港揭曉 亞洲港口強勢領航

全球前30大貨櫃港揭曉 亞洲港口強勢領航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引述,國際貨櫃貿易統計機構(CTS)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貨櫃運量達九千三百五十萬TEU,較去年同期成長四點五%。全球前三十大貨櫃港口合計吞吐量增加九百九十一萬TEU,成長四點四%,其中只有香港港與高雄港逆勢下滑。

在全球前三十大港口中,中國大陸港口表現最出色,共有十一個港口入榜,且多數港口再創新高。CTS指出,中國出口至北美貨櫃量小幅成長零點八%,運往歐洲則大增九點七%,帶動整體吞吐量。東南亞與南亞則有十個港口進榜,雖多落在第十一至三十名,但近年成長迅速,顯示供應鏈轉移帶動區域地位上升。

前十大港口排名維持穩定,依序為:上海港、新加坡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島港、廣州港、釜山港、天津港、杜拜傑貝阿里港、馬來西亞巴生港港。前五大港口增量均超過一百萬TEU,其中寧波舟山港增加一百八十九萬TEU居冠,新加坡港也罕見交出七點二%高成長。

第十一至二十名則包括鹿特丹港、安特衛普布魯日港、丹戎帕拉帕斯港、香港港、廈門港、丹吉爾地中海港、林查班港、蘇州港與洛杉磯港。值得注意的是,馬來西亞丹戎帕拉帕斯港成長十五點四%。

至於香港港與高雄港下跌持續,香港港跌至第十四名,高雄則排名第二十二名。分析師認為,隨著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新興港口崛起,傳統轉運港口貨源外移,短期內恐難扭轉下滑趨勢。

美國的洛杉磯港、長堤港及紐約新澤西等三大港口雖在今年上半年受惠於企業搶運而有成長,但全美零售聯合會預測,今年下半年美國進口量將下滑五點六%,貨櫃市場恐面臨挑戰。

分析師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貨櫃港口成長動能仍集中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港口。大型港口的集聚效應日益明顯,但排名二十名後的傳統港口則波動明顯,未來競爭力將更取決於航商策略與供應鏈轉移趨勢。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0908)

You may also like
達飛海運新開通遠東至東非航線「KILIMA」
上海港8月貨櫃吞吐量首破502萬TEU創新高
中遠海運攜手東方海外開通墨西哥直航新航線WSA8
漢堡港2025年上半年貨櫃裝卸量增9.3%,亞洲與波羅的海貿易帶動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