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零排放聯盟和全球海事論壇(Getting to Zero Coalition and the Global Maritime Forum)發布的一份新簡報發現,在二○三○年代中期前,以液化天然氣與氨為燃料的雙燃料船,將成為最具成本競爭力選擇,而氨將成為最便宜燃料。
這項簡報指出,國際海事組織(IMO)新政策措施非常具有企圖心,可推動向可擴展零排放燃料過渡,但最終只有包含獎勵,並隨著時間過去,對不合規行為,處以更高處罰,才能獲得成功。
這份簡報分析,國際海事組織採用全球燃料強度因素與不合規處罰後,航運業資本投資與營運選擇。一旦實施後,這些措施將使航運業成為第一個實施全球約束性溫室氣體法規與排放定價的產業。儘管目前存有多種合規方式,但日益嚴格的GFI與更高處罰將逐步有利於可擴展零排放燃料,推動航運業遠離化石燃料選擇,轉向綠色氫等燃料。
簡報發現,電子燃料最有可能協助航運業實現長期脫碳目標,但如果要及時實現商業可行性,就需要早期採用與進行價值鏈開發。
全球海事論壇脫碳主管法內斯托克(Jesse Fahnestock)表示,國際海事組織新框架是歷史性的一步,但除非電子燃料儘早具備競爭力,否則隨著脫碳工作擴大,航運業有可能陷入瓶頸。
TCO模型發現,即使沒有針對性獎勵來刺激電子燃料使用,未來十年傳統燃料價格可能比液化天然氣與氨貴得多。二○三○年至二○三五年間,液化天然氣比較成本最低,但透過使用船上碳捕獲與儲存,此一成本可延長至二○三七年。氨預計將從二○三七年起成為最具成本競爭力的選擇。
Fahnestock指出,雙燃料氨船訂單很可能成為當今具有競爭力的選擇。但為確保可擴展電子燃料替代品能及時準備就緒,國際海事組織指導方針須明確獎勵措施,以確保其競爭力。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