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海運於3月12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其113年度財務報告。該公司合併營業收入達新台幣2,227.06億元,稅後淨利為新台幣641.79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為18.38元。根據董事會決議,本年度現金股利每股7.5元。
根據陽明海運所提供資料,2024年整體貨櫃市場約有300萬TEU新增運力,供給增幅大於需求。然而,紅海危機使船舶繞道航行,主要港口的塞港情況同樣消耗了多餘船噸;同時,亞洲部分新興經濟體經貿表現持續成長,帶動全球經濟需求上揚,促使前3季航運市場維持熱絡狀態,貨量與運價也相對提升。陽明海運方面指出,公司持續調整航線布局與船隊配置,以穩定航班服務並把握市場契機提升營運表現。
對於2024年獲利,該公司綜合考量船舶汰舊更新的投資需求及全球經貿環境高度不確定性等因素,最終決議配發每股7.5元現金股利,期望在維持公司穩健經營的同時,也因應未來市場變動。
展望202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WEO)」報告中,預估全球經濟成長率可達3.3%。航運市場方面,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的供需預測顯示,2025年全年供給與需求成長分別為5.7%及2.5%。不過,市場仍存在許多風險變數,包括美國關稅政策、通膨壓力對消費力的潛在衝擊,以及以哈停火協議談判受阻,造成船舶重返紅海路線的不確定性。
業界諮詢機構Drewry在1月報告中進一步指出,一旦紅海情勢改善並恢復通行,部分航運公司可能加速船舶報廢,以調整供需平衡。此外,歐盟綠色經濟方案(Fit for 55)已於2024年啟動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要求航商針對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碳繳交碳配額。自2025年起,歐盟海事燃料(FuelEU Maritime)也將開始施行,規範船舶燃料之全生命週期(Well-to-Wake)溫室氣體排放強度(gCO2e/MJ)必須低於指定標準。國際海事組織(IMO)亦預計自2027年起向海運業徵收溫室氣體排放稅,顯示未來推動綠色燃料轉型的壓力將持續升高。
面對地緣政治與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變動,陽明海運表示,將繼續強化既有聯盟合作,並擴大聯盟航線以外的合作機會,加速發展區域性航線與新興市場,期望進一步提升全球運輸網絡服務。同時,公司也將持續優化船隊配置與營運效率,包括導入智慧化船舶管理並推動船隊汰舊布新的計畫。據董事會綜合評估,未來將以至多6艘8,000TEU級的傳統燃油雙燃料預置全貨櫃船,以及7艘15,000TEU級的LNG雙燃料實裝全貨櫃船作為規劃方向,希望兼顧核心競爭力與航行安全,並保留船型與能源使用的彈性,以提供低碳安全的全球運輸服務。
(航貿週刊2025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