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航運消息 > BIMCO:未來10年拆船量將超過15,000艘

BIMCO:未來10年拆船量將超過15,000艘

《香港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之船舶資源回收公約》旨在確保船舶在回收時不會對人類健康和安全或環境造成任何不必要的風險。(圖片來源:IMO)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日前的市場報告表示,在接下來的10年裡,從2023年到2032年,預計將有超過15,000艘、載重噸超過6億噸的船隻將被回收,回收量是過去10年的2倍以上。

在過去的10年裡,有7,780艘船隻(載重噸約2.85億噸)被回收,其中約6成被回收的噸位是在1990年代建造的。

在接下來的10年裡,2000年代建造的船隻將成為回收的主要來源。與1990年代相比,2000年代建造的船舶總載重噸是其2倍多,2010年代建造的載重噸又增加了65%,這可能導致從現在起的10到20年內,回收量達到更高的水平。

通常當船舶年齡達到25年時,大約有50%的散貨船、油輪和貨櫃船會被送去拆解,船齡屆30~35年時其拆船率達90%,如果以此回收模式套用到目前正在營運的船隻,再加上限制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預計許多舊船將提前被回收,因此估計在2023年到2032年之間,將有15,000艘船舶、約6億噸載重噸的船舶將被回收。

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回收國家主要集中在南亞,如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這4個國家在過去5年中拆解了全球約77%的船隻、96%的載重噸,其中印度和土耳其為主要的鋼鐵生產國,並大量使用電弧爐回收鋼鐵。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表示,用電弧爐回收鋼鐵時排出的溫室氣體量遠低於製造原鋼時的排放量,且隨著電網的碳排放減少,排放將進一步降低。因此,船舶回收可以繼續在循環經濟中發揮關鍵作用。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也補充,隨著回收量的增加,實施和批准《2009年香港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之船舶資源回收公約》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該公約旨在確保船舶在被拆解之前,所有有害物質都被認定並適當管理,並要求各簽約國制定全國性的法規,以使船舶回收行業達到安全與環保的國際標準,降低對人類健康、安全和環境的風險。

(航貿週刊202320期)

You may also like
馬士基油輪引入吸力帆技術減少碳排
西澳計畫將主要貨櫃港口從夫利曼特遷至奎那那
反對碼頭自動化 ILA中止合約談判
航運業替代燃料之路面臨技術、經濟與政策多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