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表示,主要東西向遠洋航線貨櫃即期運價近日持續下跌,原因在於需求疲弱與艙位供給過剩所導致。
分析師指出,亞洲-北美航線卻出現明顯分歧,可能預示即期運價將回升。上海航運交易所的「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及寧波航運交易所的「寧波出口貨櫃運價指數」(NCFI),都顯示跨太平洋運價出現兩位數漲幅。
SCFI顯示,上海-美西基港航段即期運價較上週上漲百分之十七,收在每四十呎貨櫃一千九百二十三美元;上海-美東基港則上漲百分之十,達每四十呎貨櫃二千八百六十六美元。
NCFI則顯示,美西航段即期運價按週大漲四十五%,美東航段也上漲二十五%。
德魯里(Drewry)公布的「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CI)卻截然不同,上海-洛杉磯航段下跌三%,收在每四十呎貨櫃二千三百三十二美元;上海-紐約則下跌五%,收在每四十呎貨櫃三千二百九十一美元。
另,Freightos的「FBX中國-美西」下跌十%,收在每四十呎貨櫃一千七百四十四美元。
Xeneta的「XSI指數」則相對持平,遠東-美西小跌零點六%,收在每四十呎貨櫃一千八百五十二美元;遠東-美東則下跌零點五%,收在每四十呎貨櫃二千八百七十三美元。
業界認為,SCFI與NCFI上漲,與九月一日即將實施運價普調(GRI)有關。各航商預計調漲每四十呎貨櫃一千至三千美元不等。分析師指出,需求上升也可能與十月一日中國「黃金週」假期前的出貨潮有關。
Xeneta首席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指出,即期運價已跌至使航商陷入虧損的水準。他說,若持續逐步下滑,運價將逼近紅海危機爆發前水準。當時航商都出現嚴重虧損。儘管二○二五年全年航商仍可能獲得可觀利潤,但多數來自上半年市場震盪時的收益,第四季恐再度轉虧。
亞洲-歐洲航線運價也持續下跌。XSI遠東-北歐航段按週下跌三點六%,收在每四十呎貨櫃二千八百一十一美元;WCI上海-鹿特丹航段大跌十%,收在每四十呎貨櫃二千六百六十一美元。
另,WCI上海-熱那亞航段下跌五%,收在每四十呎貨櫃二千八百四十一美元;XSI則幾乎持平,報每四十呎貨櫃三千一百二十二美元。至於SCFI與NCFI,則分別在遠東-北歐航段下跌十一%與十四%,短期內難見回升跡象。
桑德提醒,目前在即期運價偏軟的環境下,貨主應著眼於年底即將展開的年度合約談判,他們無法追回過去支付的高額運價,但應把握下一輪投標機會,爭取更佳運價與更優質的服務。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