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分析指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即將實施的三○一條款關稅措施,將對全球貨櫃航運業造成沉重衝擊。若各大航商維持現行對美運力配置,至明(二○二六)年相關費用合計恐高達三十二億美元。
按照規定,自十月十四日起中國船舶赴美每航次將被課徵每淨噸五十美元費用,並於二○二七年前逐年增加三十美元。另,非中資船舶業者若使用四千TEU或五萬五千載重噸以上的中國建造船舶,也將自二○二五年起支付每淨噸十八美元或每TEU一百二十美元費用,每年再增加五美元。各類費用都以每艘船每年五航次為上限,且不可併計。若業者採購美國造船,最多可獲三年免徵優惠。
在主要航商中,中遠海運集團受影響最鉅,相關費用估達十五點三億美元。以色列的ZIM、日本ONE及法國CMA CGM則分別恐需支付五億一千萬、三億六千三百萬與三億三千五百萬美元。馬士基雖僅受影響一千七百五十萬美元,但德國赫伯羅德(Hapag-Lloyd)仍可能因使用中資船舶而負擔約一億零五百萬美元。
另,香港船東海豐國際(Seaspan)旗下五十四艘、總計六十二萬TEU運力的租船隊,若繼續航行美國,相關費用將達十三億美元。為協助客戶避開中資限制,Seaspan正計畫將總部遷往新加坡。
就單位運費而言,中遠海運赴美船隊每TEU平均成本將增加二千一百二十一美元,馬士基僅為二十六美元。
雖然費用高昂,馬士基、CMA CGM、中遠及東方海外等航商都表示,新規定對航線布局及運價影響有限。自四月起一百八十天緩衝期內,部分航商已調整船隊配置,以降低影響。例如地中海航運(MSC)八月初便將由中國租賃的九千四百一十一TEU船舶「MSC JEONG-MIN」撤出美西航線。
此次措施是美國在二○二五年四月公布計畫的縮減版,最終版本降低費率並提供豁免與獎勵後,力求遏制中國海運主導地位同時,避免對全球貿易流造成過大衝擊。隨著十月十四日實施日將屆,全球航商正加緊因應,以確保供應鏈服務穩定。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