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法說會,總經理吳光輝(左二)。(記者陳維強攝)
長榮海運昨(廿五)日法人說明會中指出,長榮持續積極調整市場策略,加強在南美、中東、印度等新興市場布局,降低對單一航線的依賴,提升抗風險能力。長榮海運提醒投資人,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仍是中長期發展最大不確定因素。雖然目前航運市場統計數據多顯示供過於求,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單純,由於主要港口持續壅塞、環保法規對碳排的要求、以及紅海危機迫使船舶繞航非洲等,皆導致船舶周轉效率下降,市場的有效運力明顯縮減。整體來看,航運市場第三季雖旺季不旺,但長榮價量表現較第二季成長,對第三季、第四季仍持審慎樂觀看法,尤其亞洲、中南美、印度、中東航線於第四季仍屬旺季。
目前長榮擁有二三八艘船舶、十四座碼頭,運能達一九○萬TEU,全球排名第七,市占率從約五·六%升至五·七%。雖然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持續走低,但航運公司上半年EBITDA表現仍普遍維持正值,顯示儘管航運市場面臨短期波動,航運產業的韌性與中長期發展潛力仍存。
長榮所屬海洋聯盟目前合作運力達四九五萬TEU、三三○艘船、三十八條航線,為各大聯盟中實力最強。總經理吳光輝針對市場趨勢表示,長榮第三季七月及八月每月貨量達九十三萬TEU,創近兩年新高。全球供需數據儘管顯示供給過剩,但受地緣政治、極端氣候與突發事件影響,市場已非單純供需決定,長榮仍將靈活調整運力。
長榮海運指出,聯盟合作與市場策略方面,公司與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將持續依市場需求靈活調整船隊與艙位配置。在目前聯盟合作階段,共計投入三三○艘船舶,合作總運力達四九五萬TEU,確保服務品質並鞏固市場競爭優勢。針對全球貿易不確定性與新船交付增加所帶來的供需挑戰,長榮近年持續積極調整市場策略,加強在南美、中東、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布局,降低對單一航線的依賴,提升抗風險能力。
因應挑戰,長榮海運強調持續強化競爭力,由於頻繁變動的關稅政策,已對企業及消費者信心造成衝擊,市場貨量在「提前裝運」與「觀望延遲」之間持續波動,加上新增運力投入,使市場供需關係呈現高度不穩定。長榮是一家全球營運的船公司,中美貿易在全球貿易佔比很大,但畢竟不是全球貿易的全貌。隨著科技持續進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國際貿易仍具長期成長動能。
面對多變的局勢,長榮海運將持續以「靈活調度、優化服務」為核心策略,確保在不同市場環境中保持彈性與競爭優勢。未來長榮將持續強化財務體質,兼顧環境永續與客戶需求,積極應對國際市場挑戰,並在全球布局中尋求新成長動能。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