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表示,亞洲-歐洲航線即期運價近期幾乎每日下調,航運市場憂心新一波貨運運價戰已全面展開。
消息指出,儘管亞洲-北歐及亞洲-地中海航線運能中約有五十萬TEU實際「缺口」,即期運價仍持續下滑近三個月。Alphaliner統計,若要完整營運三十一條亞洲-歐洲航線需四百六十一艘船,但目前僅部署四百二十五艘,顯示主要航運公司間價格戰已浮上檯面。
近期各大即期運價指數再度出現兩位數跌幅。一名歐洲貨運代理商認為,看來運價戰已打響,他們每天都收到更新後的低價報價,而航運公司透過停航或調整船期等措施,幾乎未能阻止運價持續下跌。
據Drewry世界貨櫃指數(WCI),上海-鹿特丹航線即期運價週跌十一%,每四十呎貨櫃跌破二千美元,收在一千九百一十美元,是逾一年以來首見。上海-熱那亞航線則週跌九%,報收二千一百三十一美元。
Xeneta平台指出,九月以後亞洲-北歐即期運價已累計下跌二十二點五%,亞洲-地中海則跌十四%。Xeneta首席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分析,北歐航線跌幅遠大於地中海,但隨著月底地中海航線平均週運能將增至二十萬八千TEU,跌勢可能加快,並縮小與北歐的差距。
不過,也有業者認為,黃金週淡季過後,市場需求也許將回升,預期黃金週後運價仍會下探,但不至於跌到年底,可能在年底前出現反彈。
與此同時,跨太平洋航線即期運價漲勢已消失。航運公司本月中旬推動每四十呎貨櫃一千至三千美元的附加費,但對市場價格影響有限。
WCI顯示,上海-洛杉磯航線週跌四%,收在二千五百六十一美元;上海-紐約航線週跌五%,收於三千五百七十一美元。不過上海航運交易所貨櫃運價指數(SCFI)跌幅更為劇烈,上海-美西基港航線週跌三十一%,至一千六百三十六美元;上海-美東基港週跌二十三%,報收二千五百五十七美元,幾乎抵銷九月上半月的漲幅。
XSI則顯示,跨太平洋平均運價近一週大致持平,Freightos的FBX指數則在跨太平洋航線出現個位數漲幅。但Sand分析,認為九月初跨太平洋即期運價急升出乎意料,但若貨主不接受船公司的試探性加價,這些漲幅很快會消失,剩餘月份恐回歸下跌趨勢。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