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全球航運受紅海危機及氣候影響加劇,馬士基日前發出通告指出,由於天氣因素及船隻選擇避開紅海航線,北歐港口貨櫃堆場密度增加,此一情況將導致碼頭上的貨物運輸出現延誤,並可能進一步加劇港口擁擠狀況,並促客戶在卸貨後儘快提取貨櫃,以減輕碼頭壓力。
馬士基提到,北歐地區冬季惡劣天氣及近期假期季節影響,導致碼頭關閉及航行中斷,冬季天氣狀況及紅海局勢預計將對整個歐洲和樞紐碼頭運營造成影響。
葉門胡塞武裝對途經紅海船隻發動的襲擊,近期已使航運公司調整航線,選擇繞道南非好望角,全球航運業也正面臨挑戰。
此外,巴拿馬運河嚴重乾旱,目前船隻過境次數已較去年正常狀態減少了三六%,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已將每天船雙過境次數調整到二十四次,相較去年在正常情況下,每日船隻過境次數三十八次,數量逐漸減少。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估計,二○二四年受水位下降影響,可能將損失五億到七億美元。該局也將尋求解決水位問題,包括更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期能撐到四月底開始的下一個雨季。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SeaIntelligence報告顯示,紅海危機已持續一個月,目前的服務網絡顯然不斷發生變化,存有很大不確定性,尤其是從亞洲到歐洲的服務。
Sea-Intelligence分析師引用該機構貿易能力展望報告指出,他們可以將目前的市場變化與正常波動與過去幾年的市場混亂進行比較。可進一步解釋,華人新年的黃金週,致使運能下降,是為了因應這些假期出現的需求短缺,此種現象被視為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SeaIntelligence執行長墨菲(Alan Murphy)分析,像過去蘇伊士運河曾發生Ever Give輪擱淺事件,這當然對供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至於近期紅海危機對航運市場供需的衝擊,是除Ever Give外最大的單一事件,對於市場供需甚至比疫情大流行早期的影響還要大。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