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uez Canal Authority)表示,受紅海危機影響而分流的船舶正逐步回歸,今年十月為危機爆發以後船舶返航數量最多的一個月。該局主席拉比(Admiral Ossama Rabiee)表示,此一復甦主要歸功於夏姆錫克和平峰會(SharmEl-Sheikh Peace Summit)後,區域局勢趨於穩定。
拉比在伊斯梅利亞(Ismailia)總部與二十家航運公司及代表會面時指出,夏姆錫克和平峰會對許多船舶重新選擇通過蘇伊士運河產生積極影響,僅十月份就有二百二十九艘船舶恢復通行。
Suez Canal Authority統計顯示,自今(二○二五)年七月至十月,共有四千四百零五艘船舶通過蘇伊士運河,總噸位達一億八千五百萬噸,較二○二四年同期四千三百三十二艘、一億六千七百六十萬噸明顯增加。
自二○二三年十一月胡塞武裝組織在紅海及亞丁灣對商船發動襲擊以後,運河船舶流量一度銳減約六成,許多航線被迫繞道好望角行駛。拉比強調,經歷數月挑戰後,運河通行量回升顯示全球航運正逐步恢復信心。
另,蘇伊士運河近期完成多項基礎設施升級工程,包括「南區拓展計畫」及塞得港(Port Said)西支線十七公里深挖作業,使其能在緊急情況下作為東支線的高效替代航道。
其中,法國達飛海運(CMACGM)率先重返運河,其執行長TariqZaghloul表示,蘇伊士運河是無可替代的戰略通道。他預期隨著船隊擴張,該公司通航次數將進一步增加。目前達飛海運的船舶在歐盟「ASPIDES行動」(Operation ASPIDES)護航下通行。
馬士基(Maersk)代表Omar Garbo也表示,將持續擴大在埃及的投資力道,並提及馬士基集團主席烏格拉(Robert Uggla)近期與埃及總統Abdel Fattah ElSisi會晤成果。
但部分挑戰仍待克服,Inchcape Shipping Agency代表Abdel Aziz Nabil指出,居高不下的海上保險成本仍是阻礙多數航運公司恢復通行蘇伊士運河的主要原因。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正積極爭取除貨櫃船以外的其他船型回歸,包括油輪、散貨船及液化天然氣船等。多家代理機構呼籲,針對這些船舶類別提供專屬通行優惠,以促進更廣泛的復航行動。
拉比最後邀請各大航商進行貨櫃船試航,強調目前紅海航行環境已明顯改善,蘇伊士運河有信心確保航道安全與穩定。
航運業觀察人士則認為,未來幾個月內,蘇伊士運河持續復甦仍取決於國際海事組織(IMO)對紅海風險等級及海上保險費率的協調與調整。若各方合作順利,運河有望在二○二六年全面恢復至危機前水準。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