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航運消息 > 出國購買醫療器材要注意遵守輸入規定 避免觸法被罰款

出國購買醫療器材要注意遵守輸入規定 避免觸法被罰款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疫情過後,暑假出國旅遊又成了國人熱門首選,國人喜歡到藥粧店採購,在國外大買特買的同時也要注意所購買的產品是不是醫療器材。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出國旅遊想攜帶或郵寄醫療器材回國,要先注意相關輸入規定,避免觸犯規定被罰款,影響出國的好心情。

依據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6條第4項規定,攜帶或郵寄方式輸入專供個人自用之醫療器材,符合下列品項且未超過數量上限者,得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且以半年一次為限:1. OK繃:合計不超過60個(片)。2. 液體OK繃:合計不超過4條(罐、瓶、支)。3. 醫用棉棒:合計不超過200支。4. 衛生套:合計不超過60個。5. 衛生棉條:合計不超過120個。6. 日拋隱形眼鏡:單一度數60片,每人以單一品牌及二種不同度數為限。7. 矯正鏡片:合計不超過1副。8. 醫用口罩:合計不超過250個(片)。

以上述方式帶回國內或輸入的醫療器材,還是有一些規定要遵守,有些人會把多餘用不到的產品上網兜售,殊不知這種行為是違法的。食藥署提醒,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之個人自用醫療器材,僅供個人使用,如有販售、轉讓或轉供他用之行為,則涉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第35條第2項供售限制規定,依同法第70條第1項第10款最重可處新台幣一百萬元罰鍰。

食藥署針對國內醫療器材有上市前審查、上市後監視、製造廠品質系統查核等全生命週期管理,以保障民眾使用醫療器材的健康與安全。前述表列的醫療器材雖為便民而有便捷通關的規定與措施,但食藥署提醒,民眾自行由國外攜帶或郵寄輸入的醫療器材,除了產品售後服務沒有保障,產品使用之安全性及效能亦須自行負責。因此,如有使用醫療器材需求,建議選用國內領有許可證或登錄字號的產品,才有保障,詳情可上食藥署官網「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

(中華日報航運版20240704)

You may also like
高雄港攜手風電國產化業者打造洲際一期風電產業基地 加速推動綠能轉型
提升營運效率 臺中港櫃場軟硬體設備升級
桃園機場論壇 聚焦航空產業機會與挑戰
港務公司永續經營連3年獲TCSA永續單項績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