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航運消息 > 美關稅影響全球經貿 海攬公會高度關注未來走向

美關稅影響全球經貿 海攬公會高度關注未來走向

【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海攬公會理事長陳木枝(右三)、教育組召集人林毓桂(右二)、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左三)、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談判代表許銘松(右一)、CMA達飛通運公司董事長林錦成(左二)、航線總經理張心蕙(左一)。(記者陳維強攝)

美國關稅措施影響下,全球航運市場恐將面對波動與過剩的時代來臨,此一不確定性包括持續的貿易摩擦、運價的劇烈波動及承運商的盈利壓力,亦恐形成市場未來的「新常態」。

海攬公會昨(二十六)日舉行「美國關稅措施對全球經貿及供應鏈影響與台灣的因應策略」研討會,邀請前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談判代表許銘松、CMA達飛通運公司董事長林錦成、航線總經理張心蕙進行解析交流。

理事長陳木枝、教育組召集人林毓桂致詞時提到,美國關稅對全球經貿造成重大影響,最近有部分航商調整造船規模,過去建造的二萬四千TEU級大船,一下子降為一千多TEU到六千TEU船,此一現象值得省思;另WTO全球化貿易已被打破,未來走向區域性貿易將是個開始,對海攬業來說影響巨大。

航港局副局長陳賓權表示,美國關稅影響各產業,此一研討會就可幫海運業界剖析未來可能的影響、衝擊及因應之道,尤其海運是全球貿易最後一哩路的關鍵樞紐,海運承攬業更在國際貿易鏈裡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也一定是首當其衝。

許銘松指出,未來全球海運市場將呈現幾個核心特徵,包括持續的貿易摩擦,高關稅可能不再是暫時性的貿易爭端,而是演變為地緣政治競爭下的結構性特徵。一○%至一五%的基準關稅可能成為長期存在的營運成本,市場應做好準備。運價的劇烈波動及運力過剩問題,也可能在未來數年內持續抑制海運費率的上限。另航運公司的盈利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在運價受壓的同時,營運成本如燃料、環保法規合規成本,卻未必降低。未來的競爭優勢將取決於成本控制、運力管理及是否能快速因應市場變化的敏捷航線網絡。

CMA達飛通運董事長林錦成、航線總經理張心蕙提到,美國關稅措施對台商及國際供應鏈的影響及應對策略上,宜增強整個供應鏈的可視性和可追溯性,採購和供應商多元化,以降低集中風險。另宜將生產基地遷移或調整至低關稅地區,本地化製造或近岸外包以降低關稅風險,並強化區域供應鏈整合。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0827)

You may also like
海大44名學者入列2025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關務署保稅倉庫重整e化申辦 明上線
防違規轉運輸美 海關持續加強查核洗產地
中秋國慶出國潮將至 關務署籲勿攜肉製品回台以免遭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