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航運消息 > 御風啟航 台灣航運新星的養成之路

御風啟航 台灣航運新星的養成之路

李珍伶

 

身處東亞航運樞紐的台灣,擁有天然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海洋資源,因此成為全球航運業的重要樞紐。正因位處極佳的地理位置,成為最適合孕育航運產業人才的搖籃,讓懷抱乘風破浪、全世界遠航的學子在經過訓練後即能夠夢想成真。
台灣共有9所培育海員的學校,包括6間職校及3間大學,皆以在航運業的百年樹人、作育英才為目標。高雄科技大學致力於培養海洋、海事相關人才,在船舶運輸專業上,重視培養航海、輪機的航運人才,以培養專業的海事人才為己任,不管是甲級船員、船務管理、或其他船上工作人員,期待透過專業知識及充實的實習經歷,壯大航運產業人才資料庫。
教育部自108年展開新造實習船計畫,歷經多年,新建海事教育實習船「御風」於112年10月17日完成下水儀式,現已完成113學年度的實習船實務課程規劃,希望能夠打造一所「海上學校」,讓學生能順利登船體驗多元豐富的海上實習。

 

航運人才養成背景及就業的推力、阻力

 

對於「跑船」,社會上普遍認知是一門高薪的行業,國際航線甚至能夠有將近月薪18~30萬元的待遇。高雄科技大學海事學院院長連長華表示,海事學院5個系所中的航運技術系、輪機工程系2系,學生多半是因為家庭因素才會入學。「許多學生的家長、兄弟姊妹就在行業中,覺得這是有前瞻性的行業,因此約莫2、3成的學生立志深耕海勤事業,志向相對明確。」
高雄科技大學副校長俞克維則說明,台灣的許多學生大都是以分數取向入學、校系取向去選擇行業或職業。航輪2系畢業後不上船的考量也很多,例如職涯選擇、個人體質因素等。
吸引學生去跑船最大的誘因是船上的薪資,遠比陸上的工作優渥。連院長說明,各航商為了爭取人才進入產業,首先,目前船上的工作環境具備套房的住宿空間,並且加強對船員公共安全的重視,使船上的安全性比陸上就業還安全。與之相對的是必須要克服離家的心理因素,面對這一情況,目前各大航商都有建置wi-fi,隨時可以連接網路,與家人及朋友保持聯繫,人際關係不會受到隔離。其次海事勞工公約(Maritime Labor Convention,MLC)規定,船員上船工作不能連續超過一年,因此很多公司會規定6~8個月的合約,以避免違反國際要求,但是工作時間的縮短,連帶的年薪降低,也會影響學生考慮到船上就業的意願。

You may also like
臺灣港務公司優化港區危險物品安管資訊系統
貨櫃車配合國道動態地磅系統運作宣導教育期 延長至114年12月31日
高雄港務分公司交出亮麗成績單 今年營收櫃量雙增
2024 ESG交通運輸永續獎頒獎典禮 榮耀表揚ESG發展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