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航運消息 > 進出口貨物涉違法 刑事雖不起訴仍可能有行政責任

進出口貨物涉違法 刑事雖不起訴仍可能有行政責任

【記者陳維強/台北報導】


進出口通關如涉違法,因刑事及行政處罰裁處的要件有別,必須各自判斷,刑事不起訴並不當然拘束行政違章認定。基隆關呼籲,商民從事進出口貨物通關行為,應謹慎核對報關及貨物資訊,並可查詢相關輸入規定,避免違反誠實申報義務及貨物主管法規,而承擔行政甚至刑事責任。(見圖,基隆關提供)

基隆關表示,近來有民眾申請復查時主張案件既經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海關應無理由處罰。實則,依照行政罰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違法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規者,分別處罰之。案件經移送刑事調查或審判程序後,如果確定結果為不起訴、緩起訴或該條第二項所列其他情形時,行政機關對同一案件的裁處權限仍繼續存在。因此,如果違法行為還有構成相關行政裁罰規定要件,海關仍得為處分。

基隆關說明,以虛報進口未經許可且含有尼古丁成分的電子煙為例,此一行為同時涉嫌違反藥事法刑事規定及海關緝私條例,刑事責任方面,進口人縱使因為主觀上沒有輸入禁藥故意而獲不起訴處分,行政責任方面,仍可能因過失虛報行為而成立海關緝私條例之違章責任。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41029)

You may also like
港務公司推行銷獎勵方案 拚櫃量、顧減碳
港區危險物品作業手冊第二版 完成修訂實施
報運貨物進口 如有權利金應計入完稅價格誠實申報
財部提高入境旅客攜自用酒類免稅上限至1.5公升 1/25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