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航運消息 > 2030中國航運發展展望報告 出爐

2030中國航運發展展望報告 出爐

【記者陳維強/綜合報導】二○三○中國航運發展展望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國際海運總量預計二○三○年時將達六十二億噸,約佔全球海運量比例將達到十七%;其中乾散貨運輸中鐵礦石、煤炭需求增長將明顯放緩,糧食、石油進口將會增長較快,國際貨櫃進出口海運貨物總量將突破二億TEU,中國大陸將會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並將在全球貨櫃海運貿易上占主導地位。

由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花費多年時間編撰的《二○三○中國航運發展展望報告》正式出爐。根據報告,二○三○年中國國際海運運力將翻倍,全球佔比將達到一五%左右。二○二○年前,中國海運船隊擁有量將超過日本和德國,二○三○年前中國海運船隊擁有量有望超過傳統海運大國希臘。中國散貨船舶會繼續保持擴張趨勢,所佔船隊的比例將最大,在中國所有貨運船舶中,佔比可以達到七成;油輪船隊略有提升,佔比為一八%;貨櫃船隊佔比會略有下滑,佔比僅為九·五%。從噸位增長來看,未來散貨船和油輪船舶的增速會略快於貨櫃運力的增長。

為融入全球分工、參與國際競爭,中國大陸將建立與全球海運量相對應的現代化乾散貨、貨櫃和郵輪船隊,提高運輸能力。

未來中國國際航運船隊規模將以高於五%的增速迅速擴張。預計二○三○年前,中國國際海運運力將翻倍(全球佔比達一五%左右),中國海運船隊擁有量有望超過傳統海運大國︱希臘。

報告指出,未來世界航運中心格局將發生變化,新加坡、倫敦和上海將成為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航運中心,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倫敦的國際航運中心領頭羊地位將喪失。而中國航運現代服務產業將快速發展。

在航運金融與保險業方面,二○三○年中國將成為僅次於歐美的船舶融資中心,中國船舶融資將佔全球的三成左右。

在中國國內外船舶的節能減排趨勢下,航運碳基金、碳債券、碳期貨得到發展,碳交易與融資和航運碳交易將獲發展,個人投資航運碳交易也將成為現實。

在航運衍生品交易方面,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第二大中心,特別是基於中國海運運價的衍生品交易將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就中國大陸而言,中國將在二○三○年形成以上海具有全球服務能力的航運中心為首,藉天津、廣州具有一定區域國際服務能力的航運中心,以青島、大連、廈門、深圳等航運物流中心為基礎,佈局航運中心體系。

報告預測,二○三○年中國大陸有望超越英國和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郵輪旅遊市場,預計郵輪旅遊將逐漸成為大眾化的旅遊方式,中國內地居民出境旅遊市場有望達到近四億人次的規模。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郵輪經濟研究所人士提到,二○三○年中國郵輪出境將成為全球第一,入境也將是全球前二位。在郵輪旅遊的市場驅動下,中國企業將會進入郵輪市場,佈局郵輪營運、建造及郵輪母港等產業鏈。

目前中國大陸雖無單獨建造郵輪的實力,但已有不少造船企業正著手製訂郵輪建造計劃。如中船集團已與嘉年華集團展開合作,啟動郵輪建造計劃。二○三○年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船廠承接的郵輪訂單總量,可能將達全球建造總噸位的三分之一,而中國則有望獲得其中的三分之一。另屆時中國郵輪碼頭的供給規模也將成為世界第一。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預測,上海郵輪母港將發展成為世界超級郵輪母港,多家郵輪公司將上海作為其亞洲總部,成為郵輪服務總部基地,郵輪訂艙中心進駐上海,中國郵輪資訊中心也將在上海建立。

報告預測,二○三○年上海將保持世界第一大貨櫃港的地位,中國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將突破二五○億噸大關。但貨種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貨櫃貨物比重將會由目前的一八·六%左右,上升至二六·八%,而乾散貨因煤炭、礦石運量增長放緩,比重將跌破五成的界限,其中內貿運量的放緩為其主因。

二○三○年全中國前十大港口名次也可能發生變化,若按貨物吞吐量排名,預計寧波-舟山組合港(一八·二億噸)、天津港(一三·三億噸)、上海港(一三億噸)將位居前三;按貨櫃吞吐量排名,預計上海港(五二六八萬TEU)、青島港(四三一五萬TEU)、寧波-舟山組合港(三七二七萬TEU)將排前三位,其中上海仍將保持世界貨櫃第一大港的地位。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