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航運消息 > 貨櫃運價創1月以來新低

貨櫃運價創1月以來新低

【記者周家仰/綜合報導】

根據英國航運相關網站引述,德魯里(Drewry)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orld Container Index, WCI)全球主要東西向航線貨櫃即期運價在黃金週假期期間交易冷清,再度出現溫和下滑,近期綜合運價已連續第十七週下跌,創下自二○二四年一月以來新低。

Drewry分析,受中國黃金週影響,工廠生產及出貨節奏趨緩,不過市場關注焦點轉向紅海局勢最新進展。隨著紅海地區達成停火協議,蘇伊士運河通航前景改善,市場預期全球航運可望逐步恢復常態。但馬士基(Maersk)股價在消息公布後下挫,創下三個月新低。

WCI顯示,鹿特丹-上海航線每四十呎貨櫃運價週減二%,報收一千五百七十七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五十六%;上海-熱那亞(Genoa)航線則下跌一%,報收一千七百九十三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五十三%。此為亞歐航線連續第九週下跌,迫使多家船公司宣布自十月十五日起調整FAK(自由運費)新價格。

法國達飛(CMA CGM)宣布,將與地中海航運(MSC)及赫伯羅德(Hapag-Lloyd)同步調漲亞洲-地中海航線運價,亞洲-西地中海每二十呎貨櫃二千三百美元、四十呎貨櫃二千九百美元;亞得里亞海各港口分別為二千五百與三千一百美元;東地中海航點則為一千九百與二千九百美元。業內人士指出,船公司同步削減航班(blank sailing),預料十月運力將趨緊,假期後中國工廠復工情況將左右運價走勢。

跨太平洋航線方面,上海-洛杉磯航線每四十呎貨櫃報二千一百七十六美元,較前一週跌一%,較去年同期減五十七%;上海-紐約航線則持平於三千一百八十九美元。

Freightos首席分析師Judah Levine指出,黃金週結束與旺季消退後,亞歐與跨太平洋航線需求短期內仍將疲軟,運價可能持續低迷至年底。不過,歐洲北部港口出現勞工罷工,包括鹿特丹綁紮工人(lashing operatives)四十八小時罷工,及安特衛普(Antwerp)與澤布呂赫(Zeebrugge)領港抗議行動,恐導致區域壅塞,若與新一波FAK調漲事件相加,短期內也許將推升運價。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20251014)

You may also like
美國港口新徵費首週 中遠與東方海外負擔逾4,200萬美元
關稅衝擊效應發酵 美9月貨櫃進口量較去年同期驟降6.6%
巴拿馬運河2025年度財報顯示營運穩定、收入成長逾1成
創紀錄!中國貨櫃船20天穿越北極航線直達歐洲